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、寒暑,此時的養生保健要特別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,這關鍵體現在飲食、起居、精神上的調整。
01
大熱、大寒食物少食
“陰陽調和,人才不會生病。”湖北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左新河曾介紹,建議飲食起居宜順應天時,求得平衡,飲食不宜大熱或寒涼。冬天宜吃的補氣血、熱性高的食物不適合多食;綠豆、西瓜、苦瓜、鴨肉等“寒涼”之食也盡量少吃?!饵S帝內經》說春主肝,中醫認為“五色補五臟”,“五色”中的“青”色入肝,要多吃應季綠色蔬菜,如春筍、菠菜、油麥菜、芹菜等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“食歲谷,以全真氣。”所謂歲谷,既是稟當年之氣而生長的谷物,得天地之精氣、營養價值高,所以春分時節可多吃春季時令菜。春天里植物生發出新鮮的嫩芽,如香椿、豆芽、蒜苗、萵苣等食材,有助于活化身體機能;晚春水果如櫻桃、桑葚、草莓等,能潤肺生津、滋陰養肝。酒類傷肝,春季不宜飲酒。此時泡點菊花茶、薄荷桑葚飲等,能起到清肝明目作用的茶湯,才是春季佳飲。
02
春分后要早起,注意防寒
起居方面應遵守《黃帝內經》當中“春三月,此謂發陳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于庭,被發緩形,以使志生”的原則,宜晚睡早起,慢步緩行。國醫大師孫光榮曾提示,“晚睡”并不是說要熬夜,即使“晚睡”也應該在晚上23點之前入睡,也就是子時前入睡。
春分時雖然太陽直射赤道,北半球陽光逐漸增多,天氣日漸暖和,但晝夜溫差較大,而且雨水增多,還不時有寒流侵襲。此時養生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,尤其應注意下肢及腳部的保暖,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宜。
在“百草回芽,百病易發”的春季,乍暖還寒、冷暖交替的氣候還會影響到冠狀動脈舒縮功能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應注意保暖,以免受寒誘發舊疾。
03
多做戶外活動,避免情緒波動
中醫認為心主血,肝藏血。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鐘軍華曾表示,當心情不暢時,會影響肝臟的藏血功能,而如果肝氣不疏,郁熱化火,最終也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。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“怒傷肝,悲勝怒。”如果情志抑郁,肝的疏泄功能就會紊亂,進而肝郁化火,擾亂神明。春分前后,要注意避免情緒波動,多做戶外活動。運動鍛煉應選擇有助于陽氣升發、增強各臟腑機能的方式,如散步、踏青、放風箏、打太極拳、練八段錦等,可舒展筋骨,暢通血脈,增強機體免疫力,使人精神振奮、心情愉悅。但是春季運動一定要適度,循序漸進,不宜太劇烈導致大汗出。